音與樂之間

記載音樂治療的點點滴滴...

Name:
Location: Kuala Lumpur, Malaysia

Friday, October 27, 2000

靜一靜﹐最佳的音樂在心里

最近﹐社會上發生了許多瘋子殺傷人的案件﹐報章也同時出現了許多報導關于壓力而引起的生心理病症。現代人最大的剋星就是壓力﹐生活在這日新月異的社會里﹐我們沒有辦法消除壓力﹐但我們可以選擇用最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壓力。無可否認的﹐很多人都會選擇聽音樂來減低壓力。然而﹐除了聽音樂之外﹐大家可有想過在日常生活中﹐聲音和我們的直接關系呢﹖

逐漸進步的社會﹐噪音是日益劇增的﹐尤其是我們處在發展中國家里。市中心內﹐處處都可見到正在建筑中的大廈和公路﹐在附近工作或居住的人士天天要“享受”那些響徹雲霄的“重量級”聲音。另外﹐很多年輕人喜歡把車子或摩多改造﹐以便在行駛時發出“威風”的聲音來炫耀。千萬別以為這些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您可知道接收一次的噪音傷害一個人的程度嗎﹖平日我們談話的聲音是50至70個單位﹐而交通發出的聲音是90個單位﹐鑽孔聲音是100個單位﹐飛機引擎的聲音則是120個單位。想想﹐談話時聲音的源頭和接收只是近距離﹐而我們聽到飛機的引擎聲音時卻是隔著許多障礙﹐仍然遠比談話的單位多了50。可見噪音的殺傷力有多大﹗

有時候﹐音樂也可以成為噪音﹐為什么呢﹖因為當您聽的音樂足以讓您反感﹐并備感壓力﹐這音樂就成了噪音。所以﹐若我們一旦不能接受某個聲音﹐它就是噪音了。大部份人都覺得重金屬音樂很吵鬧﹐會讓人精神緊張﹐繼而產生反感。但卻有些人完全不以為然﹐覺得重金屬音樂足以幫助他們發泄心中煩躁和憤怒的心情。因此﹐噪音該如何鋻定是見人見智的。一般人總認為有音樂的陪伴就能為我們驅走沉悶的心情﹐豈知卻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心情愈來愈煩﹐愈來愈悶。那是因為我們卻從未了解到﹐原來﹐在不恰當的時候聽不恰當的音樂﹐只會讓自己更難受﹐而且一般人都不知道安靜(Silence) 有時是最好的音樂。适時适量的安靜其實可以成為最佳的良藥。也許您會問﹐安靜怎么可能是音樂呢﹖那請問您在安靜的時候﹐您可曾試過閉上眼睛﹐完完全全地感受那寧靜時的“音樂”﹖那時候﹐您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份不為耳聞﹐卻藏在心里的音樂。

Friday, October 20, 2000

“喜歡”的感覺

世上的音樂種類繁多﹐每個人同樣的有自己所喜好的﹐也有自己不能接受的。對于自己愛好的﹐那種喜歡的感覺就是一種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感受﹐而不喜歡甚至是討厭的音樂就是因為聽了會讓自己渾身不舒服。一般上﹐喜歡一首歌或音樂是很自然﹐也可以是很复雜的反應﹐有“一見鐘情”﹐有“日久生情”﹐也有“愛屋及烏”﹐也有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而喜歡﹔但我极少碰見“因了解而愛上”的情況。几乎沒有人會先去分析因為這首歌是C 大調還是E 小調或是先研究它和弦的構造然后才喜歡它的﹐因為這樣太沒意思了﹐一點也不自然﹐而且還非常造作。反而﹐一聽就喜歡的情況大有人在﹔還有因為長期接触一首歌而喜歡它的情況也不少﹔另外一些是因為自己喜歡的人喜歡某種音樂而隨著他喜歡。不管你是屬于那一種喜歡的類型﹐總有你自己的原因。

“一見鐘情”是很自然的﹐一聽就喜歡。最近我就對梁靜茹的“勇氣”一“聽”鐘情﹐除了是旋律之外﹐主要是因為一些歌詞讓我想起了一個朋友﹕“我們都需要勇氣去相信會在一起”和“如果我的堅強任性會不小心傷害了你﹐你能不能溫柔提醒我雖然心太急更害怕錯過你”。我曾經和一位室友同住了一年多﹐她原本很不喜歡許美靜的歌聲﹐但那一年多來﹐我常在聽許的一張精選集﹐我的室友因此對這個精選集“日久生情”﹐到后來還親自去買了同樣的一張。“愛屋及烏”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最普遍不過的就是因喜歡歌手的外表或裝扮而喜歡他唱的歌。至于因外在因素而喜歡的情況就比如說是因為電影的某個情節配上某個音樂﹐或是碰到某個老朋友或心儀的對象聽到的某個音樂﹐這種喜歡是假若沒有那個情節或那個人﹐你連那個音樂的存在都會無動于衷。

拿流行音樂做例子吧﹐別以為流行音樂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其實現在許多許多所謂的老歌不也是當年的流行音樂嗎﹖為什么喜歡流行音樂的人那么多﹖以非音樂角度來看﹐也許是歌詞与心境相符﹔以音樂角度來看﹐因為流行音樂的旋律与和弦都是很容易被人所接受和預測的﹐更有一些旋律在聽了一兩遍后﹐就可以朗朗上口﹐容易得不得了。常接触流行音樂的人在聽了几個音后﹐几乎都可以預測到下一個音﹐而且也不難發現流行音樂里的旋律總是反复的﹐有時候一個音﹐可以在一個樂句(phrase)里出現不下十次。反觀一些新時代音樂(New Age Music)的旋律怪得令人難以預料﹐似乎處處都有惊喜﹐所以有很多人聽新時代音樂會“心惊膽跳”﹐因為不知道下一步將會有什么樣子的火花。其實這個原理就和人的際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都很希望會有奇跡出現﹐試問若每天都有奇跡的話﹐日子怎能不過得“提心吊膽”呢﹖所以很多人都祈望有平淡的日子﹐至少還有許多事情依然能在我們預料之中﹐畢竟絢麗終歸于平淡。

Friday, October 13, 2000

音樂“溶化”了隔閡

雖然已經事隔三年了﹐但他的臉孔依然在我腦海里清晰可見。或許他是我“第一個”病人吧﹐他﹐四十三歲﹐未婚﹐男性﹐因長期嗜酒和抽煙導致四肢反應緩慢﹐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慢性疾病。他曾是個航海員﹐不苟言笑﹐沉默寡言﹐不与其他病人或醫院工作人員交談﹐性格古怪﹐有過非禮女護士的記錄。這份資料難免使我有些緊張﹐但好勝的我卻欣然接受這個挑戰。

第一次見面時﹐覺得他很像香港歌星林子祥﹐尤其是鼻下的胡子﹐但他要比林子祥壯得多﹐白得多且胖得多。他坐在一個角落旁﹐保持沉默。惊險的是當我和他握手時﹐他竟緊握著不放手﹐幸好身邊的護士來協助我“脫難”﹐讓我虛惊一場。前几次的音樂治療中﹐我對他簡直束手無策﹐他唯一的反應就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眼睜睜地看著我和我的同學還有其他病人﹐一句話也不說。當我們給他一些樂器時﹐他也只彈一兩下當作是敷衍我們。由始至終﹐他都不開口﹐就算問他一些問題﹐他也沒有回應。總之他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是毫無反應就對了。就這樣過了大概四次的治療后﹐我們決定為他作出一些改變。在研究了他的背景后﹐我們在第五次的音樂治療中﹐把整個過程重新設計﹐把主題限于海洋為主﹐也就是說我們找了几首關于海的歌曲﹐然后準備几張海洋的海報﹐又帶了“海洋鼓”(一個圓狀形鼓﹐里面有很多小珠子﹐當搖動鼓時﹐會發出海浪的聲音)﹐心里只想著他曾是個航海員﹐也許可以引起他的興趣。

首先﹐我們先來一首美國著名歌曲“My Bonnie Lies Over the Ocean”﹐當唱到接近尾聲時﹐我偶然看到他的嘴巴微張﹐隱隱約約可以聽見他細細的聲音。我們喜出望外﹐趁勝追擊﹐再來一首“Sailing, Sailing”﹐也許這首歌不太著名﹐許多病人都沒有跟著唱﹐但意外的是只有他跟著唱﹐而且還非常投入。過后﹐我們邀請他与大家分享他航海的經驗﹐只見他緩緩地坐直﹐然后從從容容地講出他過去的經歷。短短四十五分鐘的時間﹐他簡直變了另外一個人似的﹐讓我們見識了他的另一面。就從這一次起﹐他和我們之間的隔閡就慢慢地化解了﹐以后他不但有問有答﹐而且還有說有笑。

那一次的治療是一個轉捩點﹐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們与他有了一個話題﹐一個共同點。而音樂就成了我們与他接触的一個管道。

Friday, October 06, 2000

什么音樂能幫我減肥﹖

最近因工作緣故﹐有幸認識与結交了不少的朋友﹐當中有很多有趣且幽默的朋友都會毫不猶豫地建議我去做一項研究。這研究是什么呢﹖它就是与時下很多人有切身關系的瘦身問題。他們都一致地認為我可以考慮去研究音樂与瘦身的直接關系。“最好有一種音樂﹐聽了會減低肥胖人士的食欲﹐而使有意增肥人士增強食欲。”有朋友這么對我說。還有一位更可愛﹐他說﹐“若能把揚聲機(speaker) 放在下巴﹐就能把雙下巴去除﹐那該多好﹗”我聽了這樣的話語﹐真是啼笑皆非﹐可是在我腦海里﹐還是會迴蕩著這些話﹐畢竟他們所說的也不是毫無根據﹐想起來還真有點道理。

事實上﹐真有這樣子的音樂嗎﹖

每個人對音樂的反應都不一樣﹐比如說我喜歡的音樂別人聽起來未必有共鳴。A 聽了一首歌后可能會感動流涕而B 卻無動于衷﹔C 可能會對這首歌產生反感﹔D 可能會喜歡這首歌但沒有太大的悸動﹔當然其他的人有其他不同的反應。那以此類推﹐A 聽了某篇音樂也許會減低他的食欲﹐可是同樣地﹐B 聽了也許會增加他的食欲。沒有一首歌或音樂能完全滿足每一個人﹐也沒有一首歌或音樂适合每一個人。然而﹐只要有一首歌或音樂是能使大部份人增進或減低食欲就是一種成就了。就像市面上許多所謂音樂療法的音樂是針對某個對象群﹐比如莫扎特的音樂能促進儿童的學習能力是針對目前大部分孩童而言﹐但未必每個孩子都會有同樣的成效。同樣的﹐若現有一系列的“減肥音樂”﹐它也是針對大部份人而設計的﹐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到同等的效益。我曾做過一項研究﹐是專門針對一群托儿所儿童的食欲和食量。研究結果顯示大部份儿童一面進餐一面聽儿歌時﹐食欲會比聽其他音樂來得好。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音樂治療的另一支環--聲學震動治療(Vibroacoustic therapy).這項治療法是在1980年代開始被提倡﹐當時稱為“音樂沐浴”(Music Bath)。過程就是利用音樂通過空氣震動人類的肌肉﹐首先它是用在一些痙攣儿童。專家發現他們只需三分鐘時間就能減輕一個痙攣儿童的痙攣程度。我曾看過在美國流行一種減肥產品﹐是利用電流使一個小棒子震動﹐然后把它放在身体的贅肉﹐經過一段時間﹐就可看見效果了。所以﹐那可愛的朋友建議的震動与雙下巴之事看似也行得通﹐只是与其利用電流﹐不如改用音樂來震動﹐不但有減肥效果﹐還能有美妙的聽覺享受。

關于音樂与瘦身的資料﹐坦白說我的資料并不多﹐以后有機會可以再和大家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