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與樂之間

記載音樂治療的點點滴滴...

Name:
Location: Kuala Lumpur, Malaysia

Friday, April 20, 2001

音乐盒弦之联想

那天参加了一项座谈会,题目为“疯狂世界,音乐治疗”,主要是探讨最近流行的一张系列专辑--音乐盒弦。身边的朋友都对这系列专辑给予不同的意见,当中包括了正面与负面的。无疑的,在时下这么多流行歌曲泛滥的当儿,音乐盒弦的出现不愧成了一股清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什么这样一张看似平凡无奇的专辑会鹤立鸡群,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呢?

以音乐的角度来看,音乐盒的声音清脆简单,比起原本的歌曲复杂的编曲要容易接受的多。再注意它的伴奏是简单的钢琴琶音(注1) ,很容易被接受。加上这些歌曲的流行度本来就很高,而且音乐盒弦的节奏非常稳,不像原本的歌曲会有弹性速度(Rubato),所以大家接受的程度更广了。

可惜这类音乐盒的声音并不能够久听。作个实验吧,如果您反复两三遍听著这音乐盒的音乐,只会让您产生反感和厌倦感。当然,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如果听久了,都会有这种厌倦的感觉。可是,音乐盒的音乐的确会比其他音乐更容易厌倦,因为它在配音方面被局限了,单调死板,而且无法突出一首歌的强弱度。今天要不是我们都对音乐盒弦里头的选曲非常熟悉,我想现在它受欢迎的程度就不会这样高了。

这些音乐盒的声音让我也联想起了现代社会的悲哀,那就是手机的声音。举个例子:坐在公车或轻快铁车箱里,平均一分钟会听到多少次的手机响声呢?而这些手机响声的种类繁多,从古典到流行的,多的不得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手机响声的声音都是非常高频率的,而且节奏也比一般的音乐来的快,所以当不同的手机响声在短时间内响起,接收声音的我们不但会觉得烦躁,严重的更会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痛,呼吸困难等。许多人也许会漠视甚至小觑这些声音的影响力,但这些听似微不足道的声音足以牵动我们的情绪。

有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去注意一些小小的声音,可是一旦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原来这些小小的声音能够使我们精神崩溃。与您分享一个大家都应该曾有过的经历:当一个人在冷气房里静静待了一天,然后在走出房间时,会有可能发生两种听觉上的状况:一。耳根忽然觉得清静多了;二。听觉上发觉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因为一个人在冷气房里已经习惯了冷气机的声音,不再觉得冷气机发出任何声音,所以当他一离开房间时,就会有可能在听觉上,出现以上那两种情况。

耳朵虽然是用来听声音的,但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可以选择性不看,不闻,不吃,耳朵常常都在被迫的情况下强迫要听一些不舒服的声音。所以有机会的话,记得多多保护您的耳朵,避免听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声音。

注一:琶音:(Arpegio) 和弦的各音一个跟著一个奏出,而非同时奏出之谓。

Friday, April 13, 2001

对不起,集儿

集儿是一位十七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五岁的身躯却长年坐在轮椅上,每天都到特殊学校去上课。他一句话也不会说,只会咿咿呀呀的,身体也无法伸直,要靠著外界的协助支撑著身体。因此,集儿时常都会移动身体,双手也会不听使唤地玩弄著轮椅的轮子,只因为他坐得非常不舒服。在中心里,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可说是万千宠爱集一身,但我并不怎么对他有好感。因为他从不和我合作,每每到我的音乐治疗时都会迟到,他身上常常又会发出一些异味,而且无论我唱,说,弹,笑等等,他都对我毫无反应,我实在找不出他有什么地方能让我对他产生一丝的好感。
坦白说,对著集儿,我的挫折感达到了顶点,每到了他的治疗时间,我总会习惯性地自怨自艾,常常会有念头不想去见他。可是,这也只是个念头,最终我都还是会硬著头皮去见他。我搞不清楚为什么上司会把集儿安排到我的治疗名单里,而且还是一对一的,好痛苦! 记得上司说过他是那间病楼里对音乐反应最佳的一位,我却一直都不这样认为。
在对著集儿的音乐治疗过程里,我可说是用尽了法宝。我尝试过不同种类的歌曲音乐,用过键盘,吉他,钱鼓,沙球,Cabasa, 木琴,海洋鼓,雨棒,响板,摇铃等等,可是,集儿从来没有正眼瞧过这些乐器,他显得非常不耐烦,常常要自行离开我面前,要推著轮椅往电视的方向推去。大约过了十来次的治疗后,眼见无法有任何的突破,我便做了一个决定,把治疗的地点改在他房里,远离所有促使他分心的可能性。结果,情况看起来似乎有好转,因为他开始肯接住我给他的乐器。没想到,原来他还有一套呢,他漫不经心地摇动著乐器,不到两秒钟的时间,乐器掉在地上了。开始我还以为是他的手指控制能力比较弱,可是在连续试了好几次,换了几种不同的乐器后,我才明白他在跟我耍脾气,因为到最后,他简直就是丢乐器而不是抓不稳,而且丢了还会沾沾自喜地奸笑著。
我投降了,我对上司这么说的。
也不知道事情真的是那么凑巧还是事先安排的,上司听完我的话后,淡淡地说,“好吧,那今天你就作最后一次和他的治疗吧! ”我实在喜出望外,还以为上司会为难我,没想到她还蛮通情达理的。临离开时,上司拿了一个钟琴(Chimes)给我,说是刚买到的,可以加入我的乐器八宝车里。推著乐器八宝车来到集儿的房里,想到是最后一次的治疗了,所以我也不太执著,做著例常做的活动。在找著乐器时,忽然看到新的钟琴,心想反正也最后一次了,不如让集儿听听这清脆的声音。出乎我意料之外,集儿顿时把头转过来,很专心地在听著。他的这个反应是我从来就没见过的,当然“趁胜追击”,多拨动几声钟琴,然后轻轻地抓起集儿的小手,引导他一起拨弄钟琴。集儿咧咀而笑了,这不是奸笑,而是一个会心的笑容,我非常肯定。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最后一次的治疗,才发现他喜欢的乐器,那过去的廿多次治疗,我到底在做什么?我自责。
然而,能做的唯有在他的病历里记录这一次的“壮举”,希望下一个有“幸”碰到他的音乐治疗师不会再妄自浪费这么多时间。

Thursday, April 05, 2001

"卜通卜通" 也舒服

不久前﹐曾經讀過一項關于如何讓早產嬰儿更快達到理想体重并減少夭折率的研究。研究員讓早產嬰儿在氧氣箱里播放音樂﹐觀察他們的反應。所播放的音樂包括以下几種﹕母親的心跳﹐母親的說話聲﹐純音樂的儿歌﹐以及另一種情況是沒有收聽任何特別聲音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定時聽母親心跳的早產嬰儿比其他的早產嬰儿更早達到理想的体重﹐而聽母親說話聲的則排第二﹐接下來聽純音樂儿歌的早產嬰儿排第三﹐最慢達到理想体重的是沒有聆聽任何特別聲音的早產嬰儿。

根據這項研究的推斷﹐佈滿熟悉聲音的氧氣箱能夠提供早產嬰儿一個非常安全且舒适的環境﹐讓他們更快更健康地成長。大家不難發現當嬰儿在熟睡時﹐一些對他們而言是不平凡的聲音如車聲﹐陌生人的說話﹐電話鈴聲等等或是一聲巨響﹐很容易地就把他們給惊嚇醒了﹐他們也甚至會在惊醒后馬上哭鬧。因此可見﹐一個富有安全感的環境對一名嬰儿而言是多么重要。當早產嬰儿脫離母体后﹐馬上被送往一個陌生的氧氣箱給隔離起來﹐在那個時候只有音樂這個媒介能夠扮演一個“安全”的角色﹐讓嬰儿能感受到一些溫暖和舒适感。而這么樣的音樂才最适合呢﹖肯定不能播放一些早產嬰儿完全不熟悉的音樂﹐因為這樣只會增添他們的恐懼感和不适。因此﹐唯有嬰儿熟悉的音樂才能列在考慮笵圍。試想想﹐懷孕期間﹐無論母親是在休息﹐活動﹐或者就寢時﹐嬰儿不停感受到的都是母親的心跳聲和節律﹐所以母親的心跳當然是嬰儿最熟悉不過的聲音。

除了早產嬰儿外﹐事實上心跳聲對一般人而言都有其一定的功效。以前也曾經讀過一篇報導﹐是有關擁抱的藝術。當情侶﹐父母孩子﹐甚至是朋友擁抱時﹐當其中一方靠在另一方的胸前時﹐心跳聲就成了一幅心靈的良藥﹐成了安撫另一方的媒介。

心跳﹐一個我們都不常去注意﹐而且還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聲音﹐也許有一天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這最有規律的節奏﹐再加上最自然﹐最和諧的聲音--“卜通卜通”就成了你最佳的療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