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與樂之間

記載音樂治療的點點滴滴...

Name:
Location: Kuala Lumpur, Malaysia

Friday, July 13, 2001

一个新尝试

林林是个五岁的孩子。他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家人亲戚的疼爱。可是,他常常会说一些你我都听不懂的话语,乍听之下还真以为是“太空话”,而且他含糊的言语,的确令父母担心其沟通力力。当初被怀疑患有轻微自闭症的林林,经过医生诊断后,终于结论出林林拥有自闭症的倾向,但他却不足以鉴定患为自闭症的孩子。

当我接到林林的个案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把握。虽然用音乐治疗来纠正言语能力的个案,我曾经处理过好几个,可是偏偏这一个却不如往昔的个案。原因是因为之前的都是纠正英语的言语,而这一次却是纠正华语的咬字和发音。华语和英语本来就是两种有天渊之别的语言,如今要将所学过的套用在华语,可真是考倒我了。刚开始治疗林林的阶段,非常棘手,因为林林只有五岁,理解能力不强,还要同时间要求他发音咬字都齐全,实在是难为他,也难为我。有一回,在碰到瓶颈的时候,刚巧远在美国的大学同学捎来一封信,和我谈起音乐治疗的近况时提起MIT (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我彷佛像在大海中找到一块浮板,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MIT ,我并不陌生。它是一个已流行于音乐治疗中蛮久的一项治疗技巧,可是它主要的对象是给予那些在意外中失去语言能力的受害者重建他们的语言能力。MIT 是利用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来重新教导说话的能力。举个例子,与其用语言教导一个词“我们”,不如用唱的方法So-Mi 来唱出“我们”。可能不明就理的人会看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别,认为用语言和用音乐的教法其实都一样嘛。其实,用语言的方法是使用到左脑,而音乐的方法是使用右脑。对于一些在意外中伤及左脑的受害者,只有用音乐的方法才能重建他们的语言能力。没想到同学的来信中,提及某个音乐治疗师采用这个技巧来协助一些语言障碍的小朋友,听说效果不错;因此,同学也建议我不妨试一试。有了一个大好的建议,我高兴的来不及,可是刹那间,喜悦的心情就飘散而去,因为当初MIT 被使用时,都是使用英语的,而现在我要将它转成华语,这该怎么实行呢?

在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又想又实验后,终于想出一套MIT 中文法,主要是加强发音和咬字。刚开始使用这方法时,我觉得有些拘谨,又有些滑稽;因为没有人可以告诉我这方法到底行得通与否,自己又觉得这样的方法似乎很幼稚。但这些种种的担忧都随著林林每星期的进展而烟消云散。经过四个月的时间,林林如今已能有效地和父母,老师谈话,而且还会主动地告诉别人一些发生在他周围的趣事。他不但能说,更能让别人听得明白他的言语。在此记载著林林和我的一段小对话,他有趣的回答至今还会令我捧腹大笑呢!

我 :“爸爸去那里了?”
林林:“爸爸去坐飞机了。”
我 :“爸爸坐飞机去那里?”
林林:“坐飞机去天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